Sunday, June 17, 2018

快呼吸、慢呼吸,那一種可令人頭腦較清晰?
一般人的呼吸約每分鐘16次左右,12~20次之間都算是正常。又對快呼吸的印象是跑完步後,氣喘如牛,呼吸頻率特別快,對慢呼吸則聯想到冥想,呼吸頻率放慢。本文討論的快呼吸,和慢呼吸,都是有意識的控制呼吸頻率,快呼吸和激烈運動後的呼吸增快不一樣。慢呼吸則和冥想時,呼吸放慢類似。快呼吸的頻率每分鐘60次左右,初學者可降低頻率至每分鐘30次左右,慢呼吸則每分鐘6次左右。但到底那種呼吸,對頭腦清晰較有幫忙呢?
印度學者針對快呼吸與慢呼吸,兩者與腦部認知功能/聲視覺反應時的比較研究[1],實驗步驟和結果如下:
@@84位,18~25歳的健康年青人,分三組:快呼吸、慢呼吸、控制,各組28位。
@@快呼吸組,三種快呼吸方法,下腹快呼吸(Kapalabhati)、上胸呼吸(Bhastrika),開口吐舌快呼吸(Kukkriya, 類似熱天,犬開口伸舌呼吸),三種各1分鐘,間隔休息1分鐘,1次循環6分鐘,4次循環共24分鐘。三種快呼吸頻率維持在每分鐘60次。
@@慢呼吸組,三種慢呼吸方法,交換鼻孔呼吸(Nadishodhana)、吸閉囗/吐開口發出啊聲(Pranava and)、吸(6秒)閉(3秒)吐(6秒)( Savitri),三種各2分鐘,間隔休息1分鐘,1次循環9分鐘,3次循環共27分鐘。三種慢呼吸的頻率維持在每分鐘4~6次。
@@為期12週的練習
三組均在練習前和練習後,都有認知測試,和聲、視覺反應時間測試,結果如下:
@@快/慢呼吸兩組在聲、視覺反應時間測試上均較控制組佳,而認知測試7小項中,其中6小項,快/慢呼吸兩組均較控制組佳。
@@只有快、慢呼吸兩組的測試資料比較,快呼吸在聲、視覺反應時間的縮短上,較慢呼吸顯著。
總結
此實驗結果,符合下腹快速呼吸法的印設竼文名稱Kapalabhati,前額Kapala清浄bhati法,可見印度古代聖哲,鍛鍊下腹快呼吸後,一定有頭腦較清晰的感覺,才會把此呼吸法稱為前額清浄法[2]。雖然古代沒有現代的儀器,可以測試腦部認知和聲視反應時間。
快呼吸可讓人腦部清晰,究其原因,
一,快呼吸中的下腹法和上胸二法,詳細請參考筆者另文[3],鼻孔快速吸氣吐氣,鼻腔管道較口腔較榨小,較彎曲,大量或快速氣體進出時,鼻腔氣壓變化大,也就是造成肺壓變化大,而紅血球溶入血液的量,因肺氣壓大而變大。
二,且鼻腔經過前額下方,可造腦前額內的震盪。
三,下腹快呼吸,可引起脊椎至腦部龍骨水的流動,又龍骨水是腦部重要排廢物的管道,詳細可參考筆者過去撰寫的相關的文章 [4]。
又筆者嘗試尋找中國的氣功的快呼吸方法,要以鼻吸、鼻呼為主,但至今沒有結果,若有讀者知道者,懇請告知。
參考文獻
[1], Sharma VK,Subramanian SK, Bhavanani AB, Madanmohan, Sahai A, Thangavel D, Effect of fast and slow pranayama practice on cognitive functions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Clin Diagn Res. 2014 Jan;8(1):10-3

秘魯古代印加人的智慧,開腦手術

2018年5月初,在秘魯旅遊十來天,其中古代印加文化的建築和開腦術,最吸引人注目。在中醫盛行的中國古代,但有跡可尋的腦部手術遺跡和文獻並不多,而與中國殷商差不多同時的南美州印加遺址,卻留下不少開腦的遺跡。

2016年6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訪問美國Tulane大學考古學教授 Verona,寫的一篇文章[1]。Verona和五位同事共同寫一本有関古代印加帝國的開腦術的書。另外參考一遍1958年的古代秘魯的醫學文獻[2],總括如下:

@Verona 研究的印加開腦的頭顱超過八百個,其數量超過其他古代,古代其他歐、亞、非三洲的開腦的總數
@估測成功率約百分之七十 
@執行開腦的原因,憶測是嚴重的腦部受傷
@從遺留的腦顱判斷,甚至有人執行5次的開腦手術
@用羊駝毛和棉花等軟組織,來止血和包紥用
@可能coca 作為麻醉和復原的藥物

目前的醫學開腦工具較古代的工具精密和先進,現代醫學並不需要研究古代印加開腦的工具,但在印加古代的醫療環境下,能麻醉、止血、手術感染率低,和高成功率,卻是值得現代人探討的議題。

參考文獻
[1],Amazing Things We’ve Learned From 800 Ancient Skull Surgeries
[2], Dalrymple-Champneys, D., Bt., C.B., M.A., D.M., F.R.C.P., S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Preventive and Curative Medicine in Ancient Peru, 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Vol. 51, 385, Feb. 5, 1958

Friday, May 18, 2018

在高山缺氧處,練習瑜珈呼吸的體驗
平常練習瑜珈強呼吸,和腹部慢呼吸,對高海拔的適應力較強

2018年5月4日至5月15曰至秘魯旅遊,主要有兩處聞名世界遺產的勝地:Machu Picchu和Nazca,其中Machu Picchu是南美州的16世紀印加帝國(佔地2百萬平方公里,橫跨南美6個國家)的行宮,海抜2430公尺(圖左),Nazca Line 則是古秘魯人,在西元前500年前留下約500平方公里內(50公里x10公里),留下近百個600平方千公尺(300公尺x200公尺)的動物和人的圖形(圖右)。
平地空氣中的氧氣約有21%,但隨著海拔的高度,氧氣愈來愈少,海拔3000公尺氧氣濃度是14.91%, 海拔5000公尺氧氣濃度只剩11.55%。故平常人,若短時間內,由平地移至高海拔地,由於氧氣稀薄,易患高山症,亦就是體內缺氧,會有頭痛、心悸等症狀。
十二日的旅遊期間,路過秘魯西南部的高山,從海拔二千三百公尺到四千九百公尺的高地和城市,共有八天。
2300公尺 Arequipa 市,停留二曰
3600公尺 Chivay市,路過
3400公尺 Colca valley國家公園,路過
4950公尺 Patapampa 高山,路過
4100 公尺Lagunilla 平原,路過
3800 公尺 Puno 市,停留二曰
3400 公尺 Cuzco市,停留四曰
旅遊間,儘量維持每日練習瑜珈的習慣,下列為在高山練習瑜珈呼吸法的新體驗:
@@在2300公尺的Arequipa市早上練瑜珈,和在平地練習瑜珈沒有區別
@@在3400公尺 Colca valley國家公園,爬險坡約20公尺後,心跳特別快,隨著練習下腹強呼吸數十次後,則恢復正常。
@@在3400公尺的Cusco市附近的歷史遺跡,爬約35公尺,35度的險坡,爬坡前先作約一分鐘的下腹強呼吸,爬坡時繼續作下腹強呼吸,無中斷的爬完坡後,心跳並不急促,約半分鐘後,一切恢復正常。
@@經過4950公尺 Patapampa 高山和4100 公尺Lagunilla 平原時,覺得頭有輕微的暈旋,但在車上保持下腹慢呼吸,則慢慢恢復。
@@早上在3800 公尺 Puno 市和3400公尺Cusco市的旅館練習瑜珈,橫隔膜閉氣呼吸,較平地作此法時,閉氣時間較短,約45次左右,平常在平地随時都可超過60次以上。可見在高海拔處,體內的氧氣濃度較低,閉氣時間較短。
總論
@@相較其他遊客,旅遊期間幾乎沒有高山症的徵候,究其原因,平曰練習瑜珈的三個強呼法[1],體內的氧氣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高低起伏大,参考文獻[2]説明的很清楚,因此對於高海拔的低氧適應能力較強。
@@在高海拔缺氧環境下,短時間激烈運動引起的心跳加速,可由下腹強呼來補充體內的缺氧[2]。
@@平日練習腹部慢呼吸,可以降低整個身體的新陳代謝,又可增加腦部的血液流量,在高海拔的環境下,較易調整適應[3]。

Saturday, April 7, 2018

氣功、瑜珈、太極拳與脊椎的関係
健康的身體依賴脊椎的放鬆、微向上
人是站立的哺乳類動物,其脊椎受地心引力的壓迫較大,又脊椎是人體能量的傳輸管道,因此平常脊椎的姿勢影響身體健康甚鉅,所以許多的養生功法特別注重脊椎的練習,而這些不同功法中有何相似之處呢? 本文以圖形和影片來解釋各種功法與脊椎、人體健康的関係。
脊椎鬆直往上拉直的要領如下:
@@無極氣功站椿:三點一直線(雙湧泉穴連線中點,會隂,百會),微收小腹,上半身往上,收下額,圖C示範[1]:澳門無極椿何啓新會長,站椿時,脊椎向上挺直鬆開。
@@太極拳:虛靈頂勁,沈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胯,尾閭中正(收尾閭),影片示範[2]:師祖爺王廷年,推手過程中,保持脊椎中正。任何時刻,放鬆直上的姿式。
@@瑜珈:山式,耳、尾閭、雙腳掌連線的中心,圖D示範[3]:美國最大瑜珈培訓中心Kripula Center的主任Yoganand Michael Carroll,在其呼吸與療癒著作的坐姿,放鬆向上挺直。
為什麼脊椎要有放鬆,微往上的的力量?
圖A三個紅色圓圈代表人體脊椎曲度最大的部位,而彎腰、駝背則是健康的兩大致命傷,剛好就是這三個脊椎部位受到不良的擠壓,駝背者一般影響心、肺、腦等血液循環,無論年輕人或老年人駝背,心肺功能一定不好,且常有肩頸部的毛病,而彎腰者影響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消化不良、腰痛則是常見的現象。圖B的上兩段脊椎是正常的,下兩段脊椎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原因是平曰的脊椎姿勢不正確,脊椎間的間盤水份流失,可能造成脊椎內的神經受到壓迫,而引各種的病症。依據美國舊金山醫學院的物理治癒師、另類療法博士、瑜珈大師,Judith Lasater,在她的着作中[4],提出防止間盤水份流失的方法是讓脊椎往各方向的延展拉伸,而一般人醒的時候,是坐著和站的時間,一天約有三分之二,因此平時將脊椎保持鬆䊶微往上,將間盤往上延展拉伸則是最佳防止間盤水份流失的方法,也是就是保持您的脊椎有彈性的方法。
常常有養生功法的老師提到,練功要生活化,其用意就是將練習時的正確姿勢,能維持在站、坐、臥等曰常生活中,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而不是只有在練中的一、二個小時保持正確姿勢,盼大家自勉之。
還有能量的另類療癒法,常常強調療癒師要用能量去導引病患的氣,或打通病患的阻塞,卻常忽略了療癒師幫他人療癒時的自身姿勢,正確與否,應與引導能量達到最佳的效果息息相関的。


參考文獻
[1],澳門太極無極氣功養生協會影片,粵語發音,1·4G DVD, 私訊免費提供
[2],祖師爺王延年推手的影片

[3], A. G. Laframboise, Y. M. Carrol, Pranayama:A Path to Healing and Freedom, CreateSpace,2015
[4],J.H. Lasater, yogaboby: Anayomy,Kinesiology and Asana, Rodmell Press, 2009
我瑜珈老師Swami Ashwini Prajnaa(三)
增加身體柔軟度的瑜珈,特別合適中老年人
我曾經問過老師,您教的瑜珈和市面上的瑜珈有何不同,他的回答是我們瑜珈注重身體柔軟度的鍛練。
此派瑜珈動作簡單易學,練習開始和結束都是胯骨、丹田的的鍛練,可見此門派的瑜珈特別重視胯骨、丹田部分的鍛練,這正是瑜珈第一至第三輪的啓動,很少見到其他門派的動功,有起始、結束都是胯骨、田丹的鍛練。道家的任督通,密宗的中脈通,瑜珈的七輪脈通,無一沒有是依賴胯骨、丹田(第一~三氣輪)的能量。丹田的柔軟度(能量)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上年齡的人,特別是生育過的婦女,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特別多,丹田部位虛弱,胯關節阻塞不通是其主因。
此印度教jainism教派約有二千五百年左右,其瑜珈應有數百年或千年的歷史,合適一般大眾練習,與坊間強調困難度的瑜珈大大不同,較著重於身體柔軟度的訓練,要求姿式的強度和呼吸的強度,都應循循漸近。特別是呼吸,一有不適則立刻停止,不要勉強。
此影片是2016年,老師在美國印度人社區教中老年人練習瑜珈,故大部分講印度話,老師解釋的要領大部分無法掌握。若有疑問,請多發問。
整體瑜珈動作次序:
歌頌,嗡3~7聲,收心
一,開始坐姿5個開胯的動作,
二,抬双腳,雙腳在空中開合、交叉
三,一連串大腿的動作,
四,坐式按摩頭部,下、中、丹田呼吸
五,起立,雙手疊掌上伸,側伸,單手側伸
六,桌式,勇士一式的腿;雙腿側開,左右壓
七,轉脊椎四式
八,躺姿,雙腿静止平抬,
九,單邊手腳同時提,雙邊手腳同提
十,單抱腳曲身,雙抱脚曲身,雙手脚踩腳踏車
十一,單腳大圈正反転;十字双手,曲腿,和身體反向左右扭轉
十二,攤屍
嗡3~7聲,悶著笑,開口笑。
一~四式都是胯骨,田丹的動作,五~七式是上半身和腿力的動作,八~十一式又是胯骨、田丹的動作。可見此門派的瑜珈特別重視胯骨、丹田部分的鍛練,是瑜珈第一至第三輪的啓動。最後趟下部份(八~十式),老師坐著,看學員動作,沒有老師的動作,鏡頭斷續拍攝學員的動作,比較不連貫。若有疑問,請多發問。
2018年3月14日,日本成田機場
我瑜珈老師Swami Ashwini Prajna(二)
入世的“無”的境界
道、釋、瑜珈等修行,均有陰陽,動靜,最終目標朝”無“的境界走。一般人從外形(動)練起,然後朝內(靜)修行,因人而異,亦有合適一開始就從靜。而”無”又有出世的無和入世的無,視個人因緣而定,不用強求。
印度僧人老師的門派是印度教的Jainism,在台灣稱為耆那教,他們有三項教義:
@@非暴力,non-violent,印度國父甘地受其影響甚深
@@多元性真理,many sided reality,對於真理,一般言語有難詮釋清楚,因真理有多元性,從耆那教亦遵重其他宗教可知。
@@不依附,detach,包括對金錢、情、人物、居所
針對不依附這點,來討論印度瑜珈老師的平曰行動
@@不依附金錢,在印度廟寺或社區教瑜珈、和幫印度移民解決問題,收費隨喜
@@不依附居所,每一、二週,隨著印度社會的要求,遷移住所,所住的地方都是很簡樸一、二星級的旅舘
@@不依附人,對於他家人只有遠端精神上的支持
現代的人,要作到上述三者的其中之一,都很困難,更何況是三者都不依附。他這樣的行為是就是入世的“無”。

我瑜珈老師簡介 Swami Ashwini Prajnaa
目前約五十歲,14歳入印度教Jain派的學校。畢業後,他在印度傳教時,赤腳走路數千公里;訪問過三十幾個國家包括台灣;教瑜珈完全免費,沒有傳教的意味。目前在全美國雲遊,教瑜珈和幫印度人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飲食住宿簡樸,几乎每週換一個城市,這種入世的修行,比在優美固定道場的修行,困難的多,值得尊敬。
圖片2是他橫膈膜向上向內吊的一種閉氣呼吸方法。腹部若能練到這種程度,大概胃腸消化的毛病也都沒有了。


Thursday, March 8, 2018

從瑜珈呼吸法探討密宗寶瓶氣

密宗裡有兩種呼吸,火呼吸和寶瓶氣。寶瓶氣,顧名思義,呼吸時的外體形,應該像一個瓶子,瓶體長長的,瓶底縮小,如圖片紅色框框的層,有一條細白色瓶狀的曲線,這就是所謂的密宗寶瓶氣。但網路上寶瓶氣的練習方法有許多種,頗讓人難以依循

密宗淵源於印度,而密宗的呼吸法和瑜珈的呼吸法有何關聯呢?其實密宗的火呼吸法相當於瑜珈的Kapalbhati呼吸法,又稱前額清浄呼吸法。筆者曾po文介紹印尼巴厘島的炪火瑜珈士的一張圖片,其上半身的胸部和腹部組合:上提的胸部像瓶體,腹部中凸,左右兩旁內凹縮像瓶底,這就是密宗所講的寶瓶氣。
用瑜珈呼吸法練習寶瓶氣的步驟
寶瓶氣,與兩種瑜珈呼吸法有関
一,坐式Aqni橫膈膜呼吸法
上提雙肩,吐氣,橫膈膜往內上縮,閉氣。
一種是靜態的閉氣,另一種是動態的閉氣,橫膈膜不停的向上下波動,兩種方式都是閉氣到快要忍不住的時候就停止,鬆弛上半身調息,再重複的練習。
二,站式nauli呼吸法,站立雙手在膝蓋的大腿部位,上半身往前傾,要領和坐式類似,橫膈膜往內上收,閉氣後,靜止或腹部波動均可,熟練後,可練習左腹緊收、右腹放鬆,然後換邊右緊左鬆。左緊右鬆和左鬆右緊後,可練習左右兩邊緊,中間鬆,則寶瓶氣的瓶底成型。



Tuesday, February 27, 2018

神醫就是你自己
我曾在中、西醫激辯的群組𥚃,寫了幾句話,“慢性病,診斷靠西醫,治療靠中醫,更要靠患者的自律”,因而停止雙方的論戰。
慢性病不用外求,醫生只是短暫地把患者偏差的能量矯正而己,推拿、導引、按摩、吃藥、針灸等都一樣,要長期維持正常的能量在自己的身體内,終究要靠自己改變過去不良的習性,鍛鍊自己,持之以恆,病患是否有這個決心,才是関鍵。
以癌症為例,癌細胞每人身上都有,但至少要三、五年以上的時間,身心靈上的創傷曡積癌細胞成腫瘤,才會危及生命。不管西醫的化療,事後的中醫調養,檢測癌細胞都消失了,若患者基本上沒有改變他以前的生活習性和心念,腫瘤還是會再回來。再以高血壓為例,高血壓病因很多,西醫長期吃藥,降低血壓的假象,是治標不治本。我妹妹那𥚃有位台大醫學院畢業的的心臟科醫生,治療心臟科病患有幾十年的經驗,目前對高血壓的病患,根本不開藥,建議病患去練習拉筋功和八段錦,這是真正有良知的的醫師。👍
慢性病患者身體能量失衡的程度,若超過自身能調回的能力,仍要醫生來幫助。但經醫生療癒一段期間仍無改善,首先要思考有無依照醫生的指示,去改變自己日常的生活習性和心念,若仍然無進展,才可考慮要換醫生。
2018年2月25日在往日本的飛機上完成初稿。

Sunday, February 18, 2018

有意識呼吸與自律神經
為什麼印度瑜珈士可以用意識把心跳昇至300次每分鐘,或用意識把心臟停止19秒鐘?
呼吸是人與生俱來,不必學就會的。一般對呼吸初淺的瞭解,吸進空氣中的氧氣和身體內的葡萄糖反應,供給人體需要的能量。供給能量的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則由呼氣時排出。深入的探討呼吸,則與養生息息相関,有氧運動,氣功,瑜珈,冥想,禪坐等養生練習,都脱離不開呼吸的調節。呼吸又可分為無意識呼吸和有意識呼吸。一般人平常的呼吸是無意識呼吸,且專注作事的時刻,也是無意識呼吸。但大部分的氣功,瑜珈,冥想,禪坐的過程中,與有意識呼吸有関連。有意識呼吸,就控制呼吸的快慢、強弱。有意識呼吸最終極的目標是達到忘我、無的境界。
自律神經系統控制體內各器官系統的平滑肌、心肌、腺體等組織的功能,如心臟搏動、呼吸、血壓、消化、和新陳代謝。肌肉有三種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其中心肌、平滑肌受自律神經的控制,骨骼肌受人體意識的控制。
為什麼要有意識呼吸?
所謂‘自律(自主)神經’ ,百科全書敍述是因為未受訓練的人無法靠意識控制該部分神經的活動。但未詳敘為什麼未受訓的人無法靠意識控制部分神經。若追溯歷史,印度瑜珈士Rama,1970年至美國Kansas 州,Topeka的Menninger醫學實室接受實驗,他可以用意識把心跳昇至300次每分鐘,或用意識把心臟停止19秒鐘,這項歷史性的驗證,自律神經是可用意識控制的,但必須是有訓練過的人。而下列程序就是訓練控制的過程:
意識-呼吸肌肉-呼吸-自律神經
透過有意識的呼吸是可以控制自律神經。有意識的呼吸可由肌肉控制,而肌肉控制可透過意識來控制。因此由意識可控制自律神經。
現代人的毛病
自律神經包括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過沆一直是現代人的問題,工時長,資訊多,壓力大。多數的慢性病均與交感神經過旺、副交感神受壓制有關,有意識的呼吸,可調整自律神經,讓交感神經冷却,副交感神經回昇。可以矯正這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缺失。
過去三年來寫了不少與呼吸有関的文章,有快呼吸、緩呼吸、強呼吸、弱呼吸、有上呼吸(上胸)、中呼吸(橫膈膜)、下呼吸(下腹、丹田)、閉氣等有意識的呼吸,這些文章是敘述呼吸的方法/要領,或其益處。而這些有意識呼吸的練習均對自律神經有益助。將所有関文章,總括如下,供大家參考。
部落格網址如下,臉書中亦有下列的文章,
http://qiyota.blogspot.com/
▼ 2018
▼ February(2)
o 聲療,聲音能量的震動對帕金森病有助益
o 太極拳對帕金森疾病有幫助嗎?
▼ 2017 (39)
• ▼ November (5)
o 外氣,氣功對外發放氣(三)外氣新研究的建議[1] 主要目的除確認外氣的測量外,還要確認氣功對健康的好...
o 外氣,氣功對外發放氣(二)外氣的主要特性和定義 一,經過相當訓練的氣功師,進入氣功狀態才能產生外氣,...
o 外氣,氣功對外發放氣(一)前言 學氣功的目的,因人而異,歸結有三種:自我健身、醫療他人、提昇武藝等,...
o 二氧化碳對大腦活動和大腦新陳代謝的影響 吸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更容易進入冥想的境界嗎?前言 二氧化碳在...
o 慢呼吸和氣足不思食的關係前言 古代道家說,"氣足不思食"。 前些日子,寫了一些有関慢呼吸和療癒養生的...
▼ October (4)
• 冥想有何好處?總編40多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驚嘆! 中國道、儒、釋和印度瑜珈都有冥想的功法,方法和目的...
• 老中醫+大數據+AI 前言大數據隨著網路,電腦,手機的廣泛使用,資料量越來越大.目前,平常人用臉書,...
• 在高山上冥想,效果更佳,為什麼? 本文印證了道家與瑜珈的先哲,選擇在高山上(低氧)冥想(慢呼吸)的修...
• 為何要練習閉氣? (七) 缺氧療癒法:持續性缺氧和間歇性缺氧, 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又間歇性缺氣應與道...

▼ September (5)
• 為何要練習閉氣? (六) 缺氧條件下,西醫新的療癒模式? 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 呼吸...
• 為何要練習閉氣?(五) 閉氣=缺氧? 前言在一般民眾的腦海中,可能將閉氣和急難的缺氧畫上等號。超過五...
• 為何要練習閉氣?(四) 不能說的軍事秘密武器,冷戰前蘇聯間歇性低氧訓練;目前應用療癒上。 前言解體...
• 為何要練習閉氣? (三) 閉氣療癒法: 對細胞的再生和復原,有特定的功效 對醫生和醫學院的學生,缺氧...
• 為何要練習閉氣? (二) 練習閉氣,可以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速度, 對腦部的淨化有幫助。 前言現代儀器發...
▼ August (3)
• 為何要練習閉氣? 閉氣時間的長短是健康的重要指數, 一般有慢性疾病的人,其測驗出來的閉氣時間大概在2...
• 中醫與道家的酸麻脹痛,是得氣?( 三) 瞭解酸麻脹痛、得氣與中樞神經的関係,対能量療瘉界是好消息。 ...
• 中醫與道家的酸麻脹痛,是得氣?(二)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們,成功地將針刺的氣感數據化。 前言在前文...
▼ July (7)
• 無極氣功簡介 培養內氣的好方法, 若想在能量療癒上,有更深入瞭解,這是必修的課程。 淵源當年,蔡松...
• 中醫師需要學氣功嗎? 古代文獻𥚃,很多討論醫者和患者氣感的文章,但是卻很少提到如何訓練醫者有氣感的...
• 中醫和氣功的酸麻脹痛,是得氣? 為什麼美國另類療法美國的主管單位NCCIH的研究補助計劃中,特別強...
• 練習呼吸,也可以減肥嗎? 答案,腹部強呼吸,有韻律的快速震盪下腹部,同時空氣從鼻孔衝出,是能量震動療...
• 為何慢性病患者,其呼吸量大,但細胞又缺氧? 如何改善? 許多醫學的研究證實,慢性疾病者:糖尿病、高...
• 前额(腦)淨化呼吸法, Kapalbhati, 的科學証據 一般養生方法繁多,但有関腦部淨化的功法不...
• 超級激烈運動後復原的良藥-下腹部觀想放鬆呼吸 全球最聞名的世界自行車長途競賽,Tour DeFran...
June (10)
• 慢呼吸改善2型糖尿病患的自律神經功能障礙 自律神經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現代社會,工時長,資訊多,...
• 迅速增加血液含氧量的方法-下腹強呼吸法 下腹強呼吸與血液含氧量的實驗結果(圖一),證實下腹強呼吸可在...
• 人腦排毒與呼吸關聯的探索 人腦排毒是屬於較新的研究領域,負責的腦排毒的系統的英文字Glymphati...
• 什麼是"完全呼吸",Complete Breathing? 初學者如何練習?呼吸容易嗎? 嬰兒哇哇出...
• 呼吸與焦慮/憂鬱症的改善 焦慮/憂鬱症一般是壓力, 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嚴重的憂鬱症甚至會有生命上的危...
• 癌症化療與呼吸練習的小型臨床實驗結果 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醫學院,有五位諾貝爾獎的學者,是美國和全世界...
• 自我腹部按摩,消除腹部贅肉的好方法 能夠消除腹部的贅肉是想減體重者的首要目標之一。台灣地區2013~...
• 豬哥亮癌症過世後,在台灣的醫學界引發一些爭議,包括有台大治療豬哥亮的主治醫師梁金銅,癌症醫師許達夫(...
• 什麼是"完全呼吸",Complete Breathing? 初學者如何練習? 呼吸容易嗎?嬰兒哇哇出...
• 慢呼吸與慢性心血管、肺的疾病 現代社會,節奏快,工時長,造成長時間的肌肉和血管緊繃,心臟負荷大。在美...
▼ May (1)
• 能量療癒收功的淺見和練習步驟 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化學家,Albert Szent-Gyoriyi,"...
▼ April (1)
• Mayo Clinic 美國最大的西醫醫療機構,如何教導他們的醫護人員,瞭解和學習另類療法的治療疼痛...
January (3)
• 道家命門、元氣的科學觀首先簡述道家中醫対氣的定義如下: 元氣:命門是神精之所留駐,原氣之所聯繫的地方...
• 道家練氣與遠紅外線療癒,相同嗎?道家練氣與療癒一文在臉書po後,有遠紅外線的製造業者,下評論說不用練...
• 道家練氣和療癒 中國道家氣功,門派繁多,各門各派有其不同的練習方法,亦有不同的療癒效果。本文解釋道家...
2016 (10)
• ▼ December (4)
o How to Apply Taichi Balance Philosophy in YogaPose...
o 美國下世紀中、小學身心靈的教育計劃筆者於2016年10月看到美國時代雜誌報導美國兒童正念(Mindf...
o 振動(能量)療癒,科學上的證據,你知道嗎?美國振動醫療(能量醫療)的先驅,西醫Richard Ger...
o Kundalini Awakening, 醒拙火(通任督),是佛?還是魔? 人體組織撕裂,血管破裂...
▼ November (2)
• 印尼荅里島,除了瑜珈之外?智障皃,愛的手勢向您祝福! 先天弱智的院童們,內心仍充盈著愛的感情. 去年...
• 氣功通任督、瑜珈醒炪火(Kundalini awakeness)是練氣功、瑜珈者夢昧以求的境界,以下...
▼ October (3)
• 聲音的秘密,研究耳朵的愛因斯坦,Alfred Tomatis法國醫生Alfred Tomatis有研...
• 介紹印尼荅里島,烏布當地的古老的Kundalini Tantra 瑜咖館印尼荅里島環境優美,瑜珈館有...
• 什麼是振動療癒vibrational medicine?因為所有能量的傳遞都透過電磁波的振動變化而達...
▼ February (1)
• 脊椎的結構,骶骨與練功
▼ 2015 (22)
• ▼ December (4)
o 瑜珈肩立式與高血壓
o 練功,需要二氧化碳嗎?
o 胸肋部呼吸
o 癌症資訊 惡作劇,反駁和反思
November (12)
• 養生的頻率振盪原則
• 如何用強力腹部呼吸的方法提昇道家丹田,瑜珈拙火的彈性
• 最有效的防止骨質疏鬆症的練功法
• 1:4:2呼吸比率対呼吸生理的影響
• 一般練功原則
• 舊時代女性洗衣服的動作,合乎養生健康的原则?
• 教、學、施、受
• 太極拳的優點,連續、平衡; Chinese Taijiquan two advantages: Co...
• 練功與按摩的互補作用
• 練功、按摩,血氣通暢的案例
• 練功如何選擇老師 How to choose a good teacher
• 橫膈膜呼吸法
▼ October (6)
• How to Apply Taichi Balance Philosophy in Yoga Pos...
• 瑜珈平趟抬腿的高度対不同的內臓、腺體的好處 Different heights of raising...
• 練功的呼吸FAQ
• 道家丹田與瑜珈拙火的討論
• 氣功/瑜珈對於返老還童現象的科學解密
• 練功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of Qigong, Yoga, and Taichi ...
聲療,聲音能量的震動對帕金森病有助益

世界最著名的科學雜誌之一,Nature ,2018年1月的文章,節奏性的聲療對帕金森痛患者步態的評論, Effect of rhythmic auditory cueing on Parkinsonism gait: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1],報告中包括過慮4204篇論文,選用可靠性高的50次研究,有1892人次參加實驗,結果證實節奏性聲療,整體性對歩態的速度、步幅大小、減少每分的步數等帕金森症的指數,都正面的改善。文章中亦討論腦神經生理的機制、音療癒的劑量、聲療癒和冥想配合治療等與帕金森症有關的因素。文章的作者盼本文的總結能縮短,研究單位的建議在聲療對帕金森症的身體移動和生活品質上的改善,和帕金森症群組之間的距離。
帕金森症和老人癡呆症是人大腦部退化的結果,前一,兩年美國三大藥廠先後宣布放棄歷經二十多年的開發藥物,則顯示要依賴藥物,改善這方面的疾病是遙遙無期。帕金森病症是人腦部對身體活動的控制失去聯繫,對於已老化的腦部,阻塞嚴重,而使用藥物不容易隨血液流動,達到退化的細胞部位,這也可能是西方藥物無法突破的主要盲點之一。
利用非侵入性的另類療法,
一,聲波可震盪帕金森病患整個腦部,並滲透到腦細胞深層,恢復大腦失去的功能而改善病情。
二,教導帕金森病患太極拳[2],用腦去緩慢、細微的移動身體,可誘導腦部對身體活動聯系的功能,進而得到改善
三,按摩導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減少腦部的退化,可能對大腦退化有助益。

下列帕金森病患練習隨節奏音樂走路的影片[3],供大家供大家參考,前半段帕金森病患走路沒音樂,後半段有節奏音樂,患者走的比較平順。古代戰爭,兩軍對峙,進攻一方常用擊鼓發動攻擊,擊鼓目的有二,其一將士動作一致,隨鼓聲的節奏,進展攻擊的步驟,其二鼓聲可鼓舞、提高將士的氣勢,有利於攻擊。帕金森病患用節奏音樂陪伴走路,原理和古代戰爭擊鼓攻擊類似:患者隨音樂節拍走路,且音樂可鼓勵患者的練習心志。在這𥚃,需要提醒的是,音樂節奏要和病患行走的步調配合,患者步調慢則音樂節拍慢,最好是走音樂節拍要比患者步調稍微快一點點,而且過一段時間,視患者改善的程度,音樂節奏要調整。練習時間,視患者體力而定,一般,以不超過三十分鐘。可以說,節奏性的聲療是相當個人化的療法,而不是一首音樂適合所有的病者。

總之,老年大腦退化的疾病,對本人和家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不小的影晌。未雨綢繆,還是要平常多活動身體、參與社交,保持身心的健康,為最上策。


參考文獻
[1], Shashank Ghai, Ishan Ghai, Gerd Schmitz & Alfred O. Effenberg, Effect of rhythmic auditory cueing on Parkinsonism gait: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Sci Rep. 2018 Jan 11;8(1):50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16232-5

[2], 太極拳對帕金森疾病有幫助嗎?

[3],影片前半段是帕金森病患走路沒聽音樂,後半段有聼節奏性音樂走路




太極拳對帕金森疾病有幫助嗎?
近年來,不少著名的醫學研究機構或醫學雜誌,有發表太極拳可改善帕金森病情的論文(第未期的病患,不包括在研究範圍之內) 。

2018年1月,美國瑞輝製藥公司同時宣布放棄帕金森和老人癡呆症藥物的研發。亦證實要藥物改善帕金森病情,可能不太容易。2012年相當有名的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al ,此雜誌創新立於1811年,2014年在同類153種雜誌中排名第一。美國奧立岡的醫療研究單位,三位博士和四位醫生共同發表[1],太極拳與姿勢穩定性對帕金森病人的研究(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其中包括太極拳、拉伸、阻力訓練等三種的比較(拉伸與瑜珈類似,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類似),每組65人,每組平均年齡接近70歲,病人中嚴重的程度1~4 期都有,(用宏恩亞尔法,分辨帕金森疾病的嚴重程度,Hoehn and Yahr stage scale ,1~5,5是最嚴重)。經過二十四星期的練習後,太極拳組較其他二組效果較好。此篇文章至今有273次被其他論文引用過,顕示其實驗過程嚴謹,結果相當可靠,有說服力。翻譯摘要供大家參考。
2017年10月,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報告[2],太極拳對老年人步態的老化趨勢可以防止。2015年,太極拳與帕金森病的系統評估文章(systematic review)[3],亦指出太極拳対初期的帕金森病會有改善。
結論
百科全書上敘述帕金森病是中樞神經失序影響到身體的動作,但是真正的引起原因仍然未明。前敍的論文中,亦未詳細提到太極拳對帕金森症改善的機制,但衆所皆知太極拳是用意識去緩慢移動肢體的運動,也就是練習腦部控制肢體,恰恰好是針對帕金森病症的特性,腦部對肢體控制慢慢退退化上,朝反方向走。雖然其他運動也是用腦部來控制肢體的動作,但都沒有像太極拳這麼細微和專注,這可能也是太極拳對帕金森病改善較其他運動突出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Fuzhong Li, Ph.D., Peter Harmer, Ph.D., M.P.H., Kathleen Fitzgerald, M.D.,Elizabeth Eckstrom, M.D., M.P.H., Ronald Stock, M.D., Johnny Galver, P.T.,Gianni Maddalozzo, Ph.D., and Sara S. Batya, M.D., 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2;366:511-9.
[2], Gianni Maddalozzo, Ph.D., and Sara S. Batya, M.D., 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2;366:511-9.
[3], Gow BJ, Hausdorff JM, Manor B, Lipsitz LA, Macklin EA, Bonato P, Novak V, Peng CK, Ahn AC, Wayne PM, Can tai chi training impact fractal stride time dynamics, an index of gait health, in older adults? Cross-sectional and randomized trial studies. PLoS One. 2017;12(10):e018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