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7, 2017

為何要練習閉氣? ()

缺氧療癒法:持續性缺氧和間歇性缺氧, 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又間歇性缺氣應與道家、瑜珈的呼吸法較接近。

前言
前文中[1]提到缺氧療法對慢性病有顯著的改善,執行缺氧療癒時有兩種方法,一是持續性 Sustained,二是間歇性 Intermittent。但文中缺少描述這兩種缺氧下,對人體生理的影響。2017年一月,法國學者[2]針對這兩種缺氧方法,對呼吸、血壓、肌肉/前額血液含氧量、心率變異性(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指標)等參數的影響發表論文,摘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實驗方法
一,參與者:14位年輕健康者(77),平均年齡25 平均BMI 21.5,平均體重72公斤,平均身高172公分,不抽煙,平時有適量的運動
二,實驗程序
    aSH連續性缺氧 (圖一上左),控制血液含氧量在70~80%(圖一下左),連續一個小時,氧氣的農度一直保持在缺氧狀態
    bIH間歇性的缺氧(圖一上右)5分鐘缺氧,3分鐘正常氧,共7次,血液含氧量上下起伏(圖一下右),連續一個小時,氧氣的濃度是在平常的氧氣濃度和缺氧濃度之間高低起伏,還原正常氧氣濃度10分鐘
   c,作完第一次實驗S1,休息48小時,作第二次實驗S2,休息48小時 作第三次實驗S3
三,測試設備
    a,前額與動脈血液含氧量,使用N I R S紅外線光譜儀測量
    b,心率變異性,使用ECG測量

實驗結果
兩種缺氧實驗, 列於圖二,呼吸量,心跳,肌肉含氧量,心率變異性都有顯著的變化,

兩種缺氧實驗有呼吸量,心跳,肌肉含氧量,心率變異性都有顯著的變化,但變化程度不盡相同,SH對前額含氧量變化弧度大,兩者対心變異性,卻成反方向

結論
兩種缺氧實驗: 呼吸量,心跳,肌肉含氧量,心率變異性都有顯著的變化,變化程度不盡相同。持續性缺氧對前額含氧量變化弧度大,但兩種缺氧方法兩者対心率變異性,卻成反方向。兩種缺氧方法均對前額葉含氧量有大的變化,對肌肉含量的變化量較少,故要活化肌肉,呼吸法和運動兩者並用。因此對於未來選擇療癒, 缺氧的執行方式有不同的選擇。
另外,道家和瑜珈呼吸法,可能引起身體氧氣濃度的變化,而是有高低起伏的震盪,前文中[3] 瑜珈呼吸法含氧量有高低起伏的變化,含氧量不可能保持一條直線,如此間歇性缺氣應與道家、瑜珈的呼吸法較接近。


參考文獻
[1], 缺氧條件下,西醫新的療癒模式? 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

[2], Samarmar Chacaroun, AnnaBorowik, ShawndaA.Morrison, Sébastien Baillieul, Patrice Flore, StéphaneDoutreleau, SamuelVerge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Two Hypoxic Conditioning Strategies in Healthy Subjects, Frontier in Physiology, 10 January, 2017

Tuesday, September 19, 2017

為何要練習閉氣? (六)

缺氧條件下,西醫新的療癒模式? 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 亦印證了先哲道家氣功和印度瑜珈的閉氣,有養生和療癒的功能


2015年法國學者[1]參考了125篇相關論文,發佈了一篇缺氧療癒論文,摘要如下, 供大家參考.

圖中,顯示各種缺氧狀態對人身體的影響,從正常濃度到極致缺氧。療癒系的缺氧濃度是介於輕微缺氧和睡眠呼吸暫停之間,對不同疾病有療癒的作

小型臨床實驗
一般人體的小型臨床實驗,必須有一些相當可靠的數據,才可得到相關單位的批准,表示這方面的缺氧療癒,近年來有相當的進展,尤其用在慢性病的療癒上.中表列小型臨床實驗:
1, 心血管系統,2個研究, 53
2, 神經系統,4個研究, 74
3, 呼吸系統, 4個研究, 60
4, 新陳代謝, 4個研究73人
實驗條件: 缺氧, 氧濃度8%~16%之間(空氣,氧濃度21%); 時間: 3分鐘~2小時之間; 供給缺氧方法有間斷性和連續性兩種.

中提到缺氧療癒和有關疾病的機制
1, 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和血管功能, 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 慢性冠狀動脈疾病
2, 神經疾病: 中風, 脊髓損傷
3, 呼吸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代謝疾病: 肥胖, 2型糖尿病

挑戰
對於各種不同病態如何取得最佳的缺氧療癒條件:缺氧多少,間斷多少,時間多久,多少時間後才有效果但都必須有更嚴密的實驗

結論
1, 缺氧療癒,是非侵入性,是新的領域,缺氧環境下,可以刺激器官腦部,氣得療癒的作用,包含的相當廣. 雖然這種療癒的方法,須在醫療設備下執行.
2. 這種缺氧療癒法,慢性疾病的對象,大部分和中醫可治療的疾病重疊,可能成為中醫的競爭者。中醫師如何與此療法相輔相成,有待各位先進的集思廣義。

3, 一般養生的功法,則可利用呼吸方式,閉,快,慢,強, , 來達成缺氧的狀態,安全範圍之,應可促進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Samuel Verges, Samarmar Chacaroun, Diane Godin-Ribuot, Sébastien Baillieul, Hypoxic conditioning as a new therapeutic modality,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22 June 2015


Tuesday, September 12, 2017

為何要練習閉氣? (五)

閉氣=缺氧

前言
在一般民眾的腦海中,可能將閉氣和急難的缺氧畫上等號。超過五分鐘以上的完全缺氧是對健康有害的,甚至於影響到生命的危險,例如,心肌梗塞,溺水,碳燒,高山症等,都是與缺氧有關係。閉氣鍛練也會造成缺氧,但和急難上的缺氧是有區別的。急難上的缺氧要立即處置,否則會有生命上的危險。但在空氣中,自主性的閉氣,則対養生和療癒是有幫助的。所以閉氣和缺氧並不相同。

急難下的缺氧,說明如下
一,心肌梗塞,心臟停止活動,無法將血液送到腦部,頭腦缺氧而造成傷害,甚至死亡。
二,碳燒自殺,碳燒時,室內空氣中氧氣變少,產生過多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強力的附在紅血球中,紅血球無法吸附氧氣,因而造成氧氣無法運送到腦部和身體各部
三,溺水,人體的肺部無法從水中吸取氧氣,造成缺氧。
四,高山症,高山大氣壓低,氧氣分壓低,體弱的人,肺部卻無法吸收足夠的氧氣供全身所需,故產生身体缺氧的現象
上述的缺氧有不同的原因, 急救時,並非提供更多的氧氣,如溺水的窒息,和心肌梗塞,則需要先作人工呼吸、心臓按摩或電激。提供更多的氧氣,則對高山症有用。 

自主性間㔠閉氣、和其益
在空氣中,沒有人因自主性的閉氣而死亡。間㔠性的閉氣會造成體內氧氣濃度的高低起伏,類似運動引起心跳加速,適當範圍之內,兩者對身體都有益處。。瑜珈聖經中的停止呼吸,是指是自主性間㔠閉氣。為何瑜珈聖經會定義呼吸就停止呼吸,可能有下列幾點原因
一,有意識的控制呼吸有三種:吸、呼、閉,但其中吸、呼都是與生俱來,可以無意識或有意識的執行,而閉則須有意識的控制,需要經過練習
三,古代科技不發達,但先哲從長年的累積經驗,瞭解閉氣對身體有好處。
二,練習閉氣之前,須心境相當平和,否則無法練習。對修心有助益。
在適度的缺氧環境,對減肥,腦部傷害的復原,腦部血流速增快, 新血管生成等有幫助,已由前文中[1],[2], [3]得到現代醫學的証實。

結論
本文中主要銓釋:自主間歇性閉氣的缺氧,和一般民眾心目中的缺氧是有區別的,自主間歇性閉氣有療癒和養生的效果,而災難性超過五分鐘的缺氧是害身體健康的。
總之,現代練習的古代養生功法,練習之前,最好瞭解它對生理、心理的影響和禁忌,為師者若對學生能夠清楚的解釋,或自學者清晰的理解,都可以增進對此功法的信心,會産生更好的練習效果


參考文獻

Thursday, September 7, 2017

 為何要練習閉氣? (四)

不能軍事秘密武器,冷戰前蘇聯間歇性低氧訓練;目前應用療癒上。

前言
解體前,蘇聯在缺氧訓練的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因冷戰時期,許多研究的方法和結果並沒有公布,不為外界所知。低氧訓練最初應用在軍事飛行員的訓練,後來應用到運動員的訓練上,蘇聯冷戰期間,其奧運成績的𠎀出是有目共睹的。最後低氧訓練被應用在療癒方面.直到2000年左右,有些相關的英譯文章出來[1],西方世界才慢慢地認識低氧訓練的功效。

蘇聯低氧訓練的環境
蘇聯缺氧訓練,用下列三種低氧環境:
一,密閉室,隨著訓練者的持續,氧氣消耗,故室的氧氣濃度越來越低
二,短時間,從平地移到高山,大氣壓降低,氧氣濃度也降低
三,提供10%氧氣的密閉室中,一般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大約21 %左右
蘇聯低氧訓練時間持續在3~90分鐘之間,視任務而定

現代低氧醫療的應用
近年來,有許多低氧醫療的研究,效果都不錯[2],其治療機制如下:
一,高血壓低氧訓練時,動脈血管因氧氣濃度低好擴張,增進血液流量
二,肥胖低氧訓練,可提高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食慾
三,抗老化低氧訓練,對心機血管重生有幫助,健康老人在低氧下運動,肌力,耐力,新血管生成等均較在常壓下的效果佳

結論
古代的科技並不發達,並無氧氣濃度的概念,且無法製造類似蘇聯低氧的設施,供訓練之用。但先哲利用不同呼吸、閉氣的組合方法,亦可以達到身體低氧的狀態,同樣有養生和療癒的功效。

低氧訓練,可以用來提高運動員的素質,同樣的也可以用在治療和養生。但用在療癒上,必須考慮病患體弱的情況,也就是須個人化,採用的低氧濃度或呼吸的強度,時間的長短,都必須考慮在有一個重要原則,在低氧療癒(閉氣)過程中,若個人有覺得不適應,則應當立刻停止休息,恢復正常的呼吸,這和呼吸練習的要求類似,以免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1] Strelkov RB.,  Application of interrupted normobaric hypoxia stimulation on healthy peopl.,Fiziol Zh. 2003;49:45–9
[2] Gregoire P. Millet, Tadej Debevec, Franck Brocherie,  Davide Malatesta, and Olivier Girard, Therapeutic Use of Exercising in Hypoxia: Promises and Limitation, Front Physiol. 2016; 7: 224.






Wednesday, September 6, 2017

為何要練習閉氣? (三)

閉氣療癒法: 對細胞的再生和復原,有特定的功效

對醫生和醫學院的學生,缺氧是一個相當威脅性的名詞,缺氧可能造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傷害。但古代道家的氣功和印度的瑜珈,為何反其道而行,有冥想的慢呼吸,有閉氣的練習,這些功法都是讓身體的氧氣濃度降低。印度的西醫師、瑜珈學者[1],針對閉氣(間歇性缺氧療癒法)提出相當詳細的醫理分析,將其重點摘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現代隨著生物分子學得進步,兩種醫療方法的應用:
一,幹細胞(Stem Cell)對細胞再生的機制
二,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對慢性疾病的復原,
兩種均在缺氧的狀態下才能達到更佳的效果。另外幹細胞要從骨髓中遷移出,必須在缺氧的環境下才可進行。文中[1] 詳細敍及上述兩種療法和下列各種疾病的治療機制:第二類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疾病,骨質疏鬆症,帕金森氏症,慢性腎功能衰竭,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建議閉氣的好方法
在印度Antar Prakash瑜珈中心,對各種呼吸閉氣組合的缺氧測試,以血氧含氧測試器, pulse oximeter, 來測量血液中氧氣濃度的變化.八種呼吸中以下列兩種閉氣方法的效果最好:
一,練習正常發15分鐘後,再連續30秒後,閉氣效果最佳。血氧含量可降至90%或更低。
二,上胸的強力呼吸後,再作閉氣,時間可以閉很長,血液含氧量會降到很低。筆者的前文[2] 有介紹上胸強呼吸的方法

討論
一般人都認為人體氧氣越多越好,而対閉氣缺氧療癒法缺乏正確的認識。印度醫生,以實例:幹細胞對組織修護,在缺氧下才能更有效地進行,另外又提出嬰兒的胚胎細胞再生,其羊水中的環境是低氧的環境。証實了,人體的再生療癒,是需要在缺氧環境的存在。同時亦提出了最佳的閉氣呼吸組合,供大眾参考。這先進醫學知識和先哲智慧的相互結合,應屬最佳的療癒組合。

總之,古代先的功法,經過几世代的淬煉,能留下來的,必有其真正養生和療癒的功效,否則早就淘汰了。雖然當時可能不明白真正的療癒機制,但隨著現代儀器發展和生理學的了解,真相更能明朗化。這些都有利於學習者,対不同功法的判斷和選擇。.


參考文獻
[1], Malshe PC, Nisshesha rechaka pranayama offers benefits through brief intermittent hypoxia, Ayu. 2011 Oct;32(4):451-7


Saturday, September 2, 2017

為何要練習閉氣? (二)

練習閉氣可以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速度, 對腦部的淨化有幫助。

前言
現代儀器發展日新月異,腦血管的血流速度,可以用非侵入性的設備來測量。印度學者[1]2017年3月的腦神經的雜誌上發表利用”經顱多普勒儀器”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測試強呼吸和閉氣,對血管的血流速度的影響,將其閉氣部分摘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參加實驗的對象和步驟
15位健康男生平均年齡24,從23~32之間, B M I18.5~24.99之間,練習瑜伽強呼吸和氣至少一年以上,使用德國DWL公司的Multi-Dop X設備, 測量5閉氣點: 0秒, 15秒, 30秒, 45秒, 60秒。腦血管的血流速的指數:
1. PSV peak systolic velocity  收縮期峰速度
2. EDV end-diastolic velocity 舒張末期速度
3. MFV mean flow velocities  平均流速

實驗結果
左邊圖顯示收縮期峰速度舒張末期速度平均流速,三者在閉氣30秒後都有顯著的差異,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

總結
任何呼吸的鍛練或運動,在安全範圍之,將心肺的指數提高或降低,對身體都有益處的。這些指數包括有心跳,血壓,每秒呼吸次數,血液的含氧量,肺活量,心率變異數等。閉氣可以提高腦血管的血流速度,對腦部的淨化有幫助。


[1] L. Nivethitha, A. Mooventhan, N. K. Manjunath, Lokesh Bathala, and Vijay K. Sharma,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during pranayama techniques, J Neurosci Rural Pract. 2017 Jan-Mar; 8(1):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