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練習閉氣? (七)
缺氧療癒法:持續性缺氧和間歇性缺氧, 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又間歇性缺氣應與道家、瑜珈的呼吸法較接近。
前言
前文中[1]提到缺氧療法對慢性病有顯著的改善,執行缺氧療癒時有兩種方法,一是持續性 Sustained,二是間歇性 Intermittent。但文中缺少描述這兩種缺氧下,對人體生理的影響。2017年一月,法國學者[2]針對這兩種缺氧方法,對呼吸、血壓、肌肉/前額血液含氧量、心率變異性(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指標)等參數的影響發表論文,摘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實驗方法
一,參與者:14位年輕健康者(7男7女),平均年齡25歲, 平均BMI 21.5,平均體重72公斤,平均身高172公分,不抽煙,平時有適量的運動
二,實驗程序
a,SH連續性缺氧 (圖一上左),控制血液含氧量在70~80%(圖一下左),連續一個小時,氧氣的農度一直保持在缺氧狀態
b,IH間歇性的缺氧(圖一上右),5分鐘缺氧,3分鐘正常氧,共7次,血液含氧量上下起伏(圖一下右),連續一個小時,氧氣的濃度是在平常的氧氣濃度和缺氧濃度之間高低起伏,還原正常氧氣濃度10分鐘
c,作完第一次實驗S1,休息48小時,作第二次實驗S2,休息48小時 作第三次實驗S3
三,測試設備
a,前額與動脈血液含氧量,使用N I R S紅外線光譜儀測量
b,心率變異性,使用ECG測量
實驗結果
兩種缺氧實驗, 列於圖二,呼吸量,心跳,肌肉含氧量,心率變異性都有顯著的變化,
兩種缺氧實驗有呼吸量,心跳,肌肉含氧量,心率變異性都有顯著的變化,但變化程度不盡相同,SH對前額含氧量變化弧度大,兩者対心變異性,卻成反方向
結論
兩種缺氧實驗: 呼吸量,心跳,肌肉含氧量,心率變異性都有顯著的變化,變化程度不盡相同。持續性缺氧對前額含氧量變化弧度大,但兩種缺氧方法兩者対心率變異性,卻成反方向。兩種缺氧方法均對前額葉含氧量有大的變化,對肌肉含量的變化量較少,故要活化肌肉,呼吸法和運動兩者並用。因此對於未來選擇療癒,
缺氧的執行方式有不同的選擇。
另外,道家和瑜珈呼吸法,可能引起身體內氧氣濃度的變化,而是有高低起伏的震盪,前文中[3]
瑜珈呼吸法含氧量有高低起伏的變化,含氧量不可能保持一條直線,如此間歇性缺氣應與道家、瑜珈的呼吸法較接近。
參考文獻
[2], Samarmar Chacaroun, AnnaBorowik, ShawndaA.Morrison, Sébastien
Baillieul, Patrice Flore, StéphaneDoutreleau, SamuelVerge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Two Hypoxic Conditioning Strategies in Healthy Subjects, Frontier
in Physiology, 10 January, 20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