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 2023

Central University 50 Years Reunion


Program:  2024-03-09~2014-03-24,  total 15 days,  7 Day Cruise, 7 Day Land, 可以只參加前七天或後七天。

Air Flight from Taiwan: Direct fly from 桃園to Houston

Cost: 初步估價夫妻兩人是一萬一千元美金,以12人團估計租車,機票經濟艙,旅館兩人一房,cruise 是內艙,若只有一人旅舘和cruise 費用較 高,這個價格誤差最後可能會有1020%,價格,時間,地點初步定案下,有意願的請加入接龍,人數會影響租車的費用


                                                                                         時間表

                          Cruise Schedule 2024 03/10 or 03/17






               Land Routing








Western Caribbean Cruises Links

https://www.princess.com/learn/cruise-destinations/caribbean-cruises/western-caribbean/

Roatan, Honduras

https://www.princess.com/ports-excursions/roatan-honduras-excursions/

Costa Maya (Mahahual), Mexico

https://www.princess.com/ports-excursions/costa-maya-mahahual-mexico-excursions/

Cozumel, Mexico

https://www.princess.com/ports-excursions/cozumel-mexico-excursions/

 

Southern US: San Antonio, Houston, New Orlean

San Antonio, Mexico favorite c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W6I46cIpk

Houston, NAS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eZBy6xuEE

New Orleans, 18 Century, African Immigration history to 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RNkpGkT2Y

New Orleans 有名的藍調爵士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uHwPtVQOc





 

 



Monday, June 1, 2020

KIST三民國小AI週末短訓記實


風扇車比賽

2020年四月二十三曰透過電話和劉冠主任聯繫,並用email 送了我在教育部鹿樂平台謀合在東里國中、國小作AI深度學習志工的blog文章,很速迅地得到劉主任回覆,雙方約定四月二十六曰下午一點半下午在三民國小,商討上課的時間,及觀摩三年級上資訊課。因學校平曰上課,學期前已經決定好課程,故約定兩個週末五月十六曰、二十三日兩次,二十位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小朋友參加講習, 下午一點半至四點,各二個半小時的上課和實作。上課的內容如下,
三民國小AI,深度學習,假日營隊課程表

第一天 2020/05/16 1:30pm~4:00pm
l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
p  簡介和歷史
p  電腦視覺識別和加強學習
p  深度學習基本理論的練習
l  程式設計 Programming
p  電腦簡介
p  程式邏輯練習
p  MIT Scratch,練習: 無聊,奔馬,遊戲
p  資料庫的概念
l  機械人DIY 
p  風扇車
第二天2020/05/23 1:30pm~4:00pm
l  機械人 Robot
p  簡介
p  DIY: 牙刷機器人, 風扇車, 蜘蛛機械人, 氣球車
p  操作和示範: 空拍機,機器人車,懸崖車, 爬繩猴
l  物聯網 IOTMicro:bit
p  物聯網和Micro:bit 的簡介
p  Micro:bit實作: LED的控制, 骰子, 紅黃綠燈的控制
l  未來的工作
l  機械人DIY 
p  蜘蛛機械人, 牙刷機器人

主要的目的讓學生們
一,瞭解什麼是AI的深度學習
二,深度學習對他們未來職業的影響
三,不一定每人都要成為AI程式設計員,但知道如何應用深度學習,特別在農業生產方面

上課前的觀察
進到三民國小處處充滿驚喜,除了有禮貌和樂意幫忙的學生外;轉彎上樓的樓梯間,看見了一個很大的地球儀;進到電腦教室看見3D printer最新技術,聽老師們說他們有實際帶孩子操作,覺得好驚奇:國小就具有國際化思維和科技化的設備提供給學生接觸和學習,因三民國小資訊課程相當充實,高年級已經上了三年的Scratch課和每年級都已經上了一年

第一次上課,AI介紹深度學習的發展歷史、其背後的邏輯、電腦視覺的發展原理。放映影片解說最重要的兩種深度學習的應用:自駕和下祺。



深度學習的邏輯練習約十五分鐘,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全部完成,交由鄭老師後繼的資訊課程完成,在概率的部分,卻有部份三年級的學生完成部分正確的答案。此練習並没涉及艱深的數學運算,是測試學生對數字和不同運算模式的反應。練習結束後,劉主任對學生們的鼓勵,"你們正在嘗試一種大學生程度的運算練習,相當的棒",真是值得回味。
視覺識別解析的課程的課末介绍深度學習可視化的應用,並有實際上的APP在電腦上可供學生練習,以熟悉真正視覺應用的起始步驟到最後的應用。  
下圖則是學生可操作APP的螢幕

Scratch 的課因時間限制和同學們有一~三年的Scratch程式經驗,故跳過不介紹,而取而代之是Python程式設計,在程式邏輯中的loopfunction中介紹寫程式的好處。
因程式邏輯和Microbit都需用Python 程式,故建議學生安裝MU編輯器,這是首度由學生自己安裝軟體, 事後劉主任很正面鼓勵學生完成的任務, 這就是KIST教學的重點之一。
資料庫的簡介,介紹資料庫的概念,並利用簡單的學生名單在excel上讓同學能夠尋找自己興趣的資料,和介紹現在的所謂大數據,資料量有多大。
機械人課程中,介紹兩種機械人,第一項是從零開始的機械人DIY,第一二項是市場設計好零組件的機械人,同學組裝完後操作。第一項的DIY 看似簡單,但是所有零件的栽剪,修飾,粘著,組裝過程和最後的產品品質都有関聯,同學間的產品品質差異性大,真正可以看出學生的動手的技巧和製作的細膩,是一種不錯的緞練。第一堂的風扇車DIY在最後一個小時執行,老師講解後,學生組裝,最後交叉分組比賽,氣氛熱烈,結果由兩位女同學勝出: 邱亭語, 邱慧雲




第二次上課
機機人的課程中,介紹機械人的重要性,馬達的種類,和機械人控制的分類,依控制的方式不同,機可分為四種,
l  自動式 self motion robot
l  人可控制式 human controllable robot
l  可用程式控制式 programable robot
l  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式 deep learning robot


有影片比較人可控制和深度學習可控制。深度學習完全代替人的視覺去操控機械人。

物聯網課程主要介紹物聯網的概念,和市場上可用在物聯網的5soc,包括深度學習的Google Coral Nvidia Jetson.
Microbit上課採用Python程式語言,而不一般的block programming 並向學生解釋用Python語言的數大理由。
l  可以精細控制LED Can Fine Control LED Light
l  計算數字更容易 More easy for number calculation
l  有很多可以使用的軟件庫 Has lots of Software libraries can be used
l  高端SOC和深度學習使用Python High end SOC and Deep learning use Python

microbit紅黃綠燈控制,涉及杜邦線鱷魚夾,LED 的插線較為複雜,說明後約二十五鐘,50%的同學完成三種燈的控制,未能完成的,等曰後資訊課再補足。

未來的職業
上課前,有調查所有小朋友的未來的職業,醫護、電競、棒球、農務、廚師等,課程中放映相關的深度學習影片或解釋相關的深度學習資訊。在農務方面則用玉里近期發生的稻熱病,如何用深度學習來速診,減少農民的損失,同樣地方法擧一反三,也可以用在其他農產品疾病的診斷,盼深度學習對花東縱谷未來的農業發展能盡一份之力。



上課中的觀察
上課過程中,對於新知識的講述概念,雖然並不是全然的理解,但大部分的學生樂於學習和參與課堂,問問題時積極地舉手嘗試,課程氣氛就熱絡了起來在評量卷發下時,積極地想要完成,透過自己輸出、詢問同學和師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製作實體物品時,看見許多專注的眼神,並且互相協助,結束後的心得分享讓我看見學生的融會貫通,不僅是知道製作過程、造成不成功或慢速的變因、並且能清楚表達驅動風扇機器人的原理,部分學生反應十分快及活潑,我想這跟平常的鍛鍊是有關係的

結論
最後感謝黃佑民校長,劉冠主任,鄭雄仁組長的大力協助,使這次的短期講習能夠順利完成。短短兩次週末的上課,看到學生們,聚精會神的上課,全神貫注地作業練習和機械人DIY,已知深度學習的種子已經在三民國小種下,套用一句課程結束時學生的問話"老師什麼時候再回來?",看後續的緣份 





Sunday, June 17, 2018

快呼吸、慢呼吸,那一種可令人頭腦較清晰?
一般人的呼吸約每分鐘16次左右,12~20次之間都算是正常。又對快呼吸的印象是跑完步後,氣喘如牛,呼吸頻率特別快,對慢呼吸則聯想到冥想,呼吸頻率放慢。本文討論的快呼吸,和慢呼吸,都是有意識的控制呼吸頻率,快呼吸和激烈運動後的呼吸增快不一樣。慢呼吸則和冥想時,呼吸放慢類似。快呼吸的頻率每分鐘60次左右,初學者可降低頻率至每分鐘30次左右,慢呼吸則每分鐘6次左右。但到底那種呼吸,對頭腦清晰較有幫忙呢?
印度學者針對快呼吸與慢呼吸,兩者與腦部認知功能/聲視覺反應時的比較研究[1],實驗步驟和結果如下:
@@84位,18~25歳的健康年青人,分三組:快呼吸、慢呼吸、控制,各組28位。
@@快呼吸組,三種快呼吸方法,下腹快呼吸(Kapalabhati)、上胸呼吸(Bhastrika),開口吐舌快呼吸(Kukkriya, 類似熱天,犬開口伸舌呼吸),三種各1分鐘,間隔休息1分鐘,1次循環6分鐘,4次循環共24分鐘。三種快呼吸頻率維持在每分鐘60次。
@@慢呼吸組,三種慢呼吸方法,交換鼻孔呼吸(Nadishodhana)、吸閉囗/吐開口發出啊聲(Pranava and)、吸(6秒)閉(3秒)吐(6秒)( Savitri),三種各2分鐘,間隔休息1分鐘,1次循環9分鐘,3次循環共27分鐘。三種慢呼吸的頻率維持在每分鐘4~6次。
@@為期12週的練習
三組均在練習前和練習後,都有認知測試,和聲、視覺反應時間測試,結果如下:
@@快/慢呼吸兩組在聲、視覺反應時間測試上均較控制組佳,而認知測試7小項中,其中6小項,快/慢呼吸兩組均較控制組佳。
@@只有快、慢呼吸兩組的測試資料比較,快呼吸在聲、視覺反應時間的縮短上,較慢呼吸顯著。
總結
此實驗結果,符合下腹快速呼吸法的印設竼文名稱Kapalabhati,前額Kapala清浄bhati法,可見印度古代聖哲,鍛鍊下腹快呼吸後,一定有頭腦較清晰的感覺,才會把此呼吸法稱為前額清浄法[2]。雖然古代沒有現代的儀器,可以測試腦部認知和聲視反應時間。
快呼吸可讓人腦部清晰,究其原因,
一,快呼吸中的下腹法和上胸二法,詳細請參考筆者另文[3],鼻孔快速吸氣吐氣,鼻腔管道較口腔較榨小,較彎曲,大量或快速氣體進出時,鼻腔氣壓變化大,也就是造成肺壓變化大,而紅血球溶入血液的量,因肺氣壓大而變大。
二,且鼻腔經過前額下方,可造腦前額內的震盪。
三,下腹快呼吸,可引起脊椎至腦部龍骨水的流動,又龍骨水是腦部重要排廢物的管道,詳細可參考筆者過去撰寫的相關的文章 [4]。
又筆者嘗試尋找中國的氣功的快呼吸方法,要以鼻吸、鼻呼為主,但至今沒有結果,若有讀者知道者,懇請告知。
參考文獻
[1], Sharma VK,Subramanian SK, Bhavanani AB, Madanmohan, Sahai A, Thangavel D, Effect of fast and slow pranayama practice on cognitive functions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Clin Diagn Res. 2014 Jan;8(1):10-3

秘魯古代印加人的智慧,開腦手術

2018年5月初,在秘魯旅遊十來天,其中古代印加文化的建築和開腦術,最吸引人注目。在中醫盛行的中國古代,但有跡可尋的腦部手術遺跡和文獻並不多,而與中國殷商差不多同時的南美州印加遺址,卻留下不少開腦的遺跡。

2016年6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訪問美國Tulane大學考古學教授 Verona,寫的一篇文章[1]。Verona和五位同事共同寫一本有関古代印加帝國的開腦術的書。另外參考一遍1958年的古代秘魯的醫學文獻[2],總括如下:

@Verona 研究的印加開腦的頭顱超過八百個,其數量超過其他古代,古代其他歐、亞、非三洲的開腦的總數
@估測成功率約百分之七十 
@執行開腦的原因,憶測是嚴重的腦部受傷
@從遺留的腦顱判斷,甚至有人執行5次的開腦手術
@用羊駝毛和棉花等軟組織,來止血和包紥用
@可能coca 作為麻醉和復原的藥物

目前的醫學開腦工具較古代的工具精密和先進,現代醫學並不需要研究古代印加開腦的工具,但在印加古代的醫療環境下,能麻醉、止血、手術感染率低,和高成功率,卻是值得現代人探討的議題。

參考文獻
[1],Amazing Things We’ve Learned From 800 Ancient Skull Surgeries
[2], Dalrymple-Champneys, D., Bt., C.B., M.A., D.M., F.R.C.P., S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Preventive and Curative Medicine in Ancient Peru, 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Vol. 51, 385, Feb. 5, 1958

Friday, May 18, 2018

在高山缺氧處,練習瑜珈呼吸的體驗
平常練習瑜珈強呼吸,和腹部慢呼吸,對高海拔的適應力較強

2018年5月4日至5月15曰至秘魯旅遊,主要有兩處聞名世界遺產的勝地:Machu Picchu和Nazca,其中Machu Picchu是南美州的16世紀印加帝國(佔地2百萬平方公里,橫跨南美6個國家)的行宮,海抜2430公尺(圖左),Nazca Line 則是古秘魯人,在西元前500年前留下約500平方公里內(50公里x10公里),留下近百個600平方千公尺(300公尺x200公尺)的動物和人的圖形(圖右)。
平地空氣中的氧氣約有21%,但隨著海拔的高度,氧氣愈來愈少,海拔3000公尺氧氣濃度是14.91%, 海拔5000公尺氧氣濃度只剩11.55%。故平常人,若短時間內,由平地移至高海拔地,由於氧氣稀薄,易患高山症,亦就是體內缺氧,會有頭痛、心悸等症狀。
十二日的旅遊期間,路過秘魯西南部的高山,從海拔二千三百公尺到四千九百公尺的高地和城市,共有八天。
2300公尺 Arequipa 市,停留二曰
3600公尺 Chivay市,路過
3400公尺 Colca valley國家公園,路過
4950公尺 Patapampa 高山,路過
4100 公尺Lagunilla 平原,路過
3800 公尺 Puno 市,停留二曰
3400 公尺 Cuzco市,停留四曰
旅遊間,儘量維持每日練習瑜珈的習慣,下列為在高山練習瑜珈呼吸法的新體驗:
@@在2300公尺的Arequipa市早上練瑜珈,和在平地練習瑜珈沒有區別
@@在3400公尺 Colca valley國家公園,爬險坡約20公尺後,心跳特別快,隨著練習下腹強呼吸數十次後,則恢復正常。
@@在3400公尺的Cusco市附近的歷史遺跡,爬約35公尺,35度的險坡,爬坡前先作約一分鐘的下腹強呼吸,爬坡時繼續作下腹強呼吸,無中斷的爬完坡後,心跳並不急促,約半分鐘後,一切恢復正常。
@@經過4950公尺 Patapampa 高山和4100 公尺Lagunilla 平原時,覺得頭有輕微的暈旋,但在車上保持下腹慢呼吸,則慢慢恢復。
@@早上在3800 公尺 Puno 市和3400公尺Cusco市的旅館練習瑜珈,橫隔膜閉氣呼吸,較平地作此法時,閉氣時間較短,約45次左右,平常在平地随時都可超過60次以上。可見在高海拔處,體內的氧氣濃度較低,閉氣時間較短。
總論
@@相較其他遊客,旅遊期間幾乎沒有高山症的徵候,究其原因,平曰練習瑜珈的三個強呼法[1],體內的氧氣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高低起伏大,参考文獻[2]説明的很清楚,因此對於高海拔的低氧適應能力較強。
@@在高海拔缺氧環境下,短時間激烈運動引起的心跳加速,可由下腹強呼來補充體內的缺氧[2]。
@@平日練習腹部慢呼吸,可以降低整個身體的新陳代謝,又可增加腦部的血液流量,在高海拔的環境下,較易調整適應[3]。

Saturday, April 7, 2018

氣功、瑜珈、太極拳與脊椎的関係
健康的身體依賴脊椎的放鬆、微向上
人是站立的哺乳類動物,其脊椎受地心引力的壓迫較大,又脊椎是人體能量的傳輸管道,因此平常脊椎的姿勢影響身體健康甚鉅,所以許多的養生功法特別注重脊椎的練習,而這些不同功法中有何相似之處呢? 本文以圖形和影片來解釋各種功法與脊椎、人體健康的関係。
脊椎鬆直往上拉直的要領如下:
@@無極氣功站椿:三點一直線(雙湧泉穴連線中點,會隂,百會),微收小腹,上半身往上,收下額,圖C示範[1]:澳門無極椿何啓新會長,站椿時,脊椎向上挺直鬆開。
@@太極拳:虛靈頂勁,沈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胯,尾閭中正(收尾閭),影片示範[2]:師祖爺王廷年,推手過程中,保持脊椎中正。任何時刻,放鬆直上的姿式。
@@瑜珈:山式,耳、尾閭、雙腳掌連線的中心,圖D示範[3]:美國最大瑜珈培訓中心Kripula Center的主任Yoganand Michael Carroll,在其呼吸與療癒著作的坐姿,放鬆向上挺直。
為什麼脊椎要有放鬆,微往上的的力量?
圖A三個紅色圓圈代表人體脊椎曲度最大的部位,而彎腰、駝背則是健康的兩大致命傷,剛好就是這三個脊椎部位受到不良的擠壓,駝背者一般影響心、肺、腦等血液循環,無論年輕人或老年人駝背,心肺功能一定不好,且常有肩頸部的毛病,而彎腰者影響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消化不良、腰痛則是常見的現象。圖B的上兩段脊椎是正常的,下兩段脊椎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原因是平曰的脊椎姿勢不正確,脊椎間的間盤水份流失,可能造成脊椎內的神經受到壓迫,而引各種的病症。依據美國舊金山醫學院的物理治癒師、另類療法博士、瑜珈大師,Judith Lasater,在她的着作中[4],提出防止間盤水份流失的方法是讓脊椎往各方向的延展拉伸,而一般人醒的時候,是坐著和站的時間,一天約有三分之二,因此平時將脊椎保持鬆䊶微往上,將間盤往上延展拉伸則是最佳防止間盤水份流失的方法,也是就是保持您的脊椎有彈性的方法。
常常有養生功法的老師提到,練功要生活化,其用意就是將練習時的正確姿勢,能維持在站、坐、臥等曰常生活中,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而不是只有在練中的一、二個小時保持正確姿勢,盼大家自勉之。
還有能量的另類療癒法,常常強調療癒師要用能量去導引病患的氣,或打通病患的阻塞,卻常忽略了療癒師幫他人療癒時的自身姿勢,正確與否,應與引導能量達到最佳的效果息息相関的。


參考文獻
[1],澳門太極無極氣功養生協會影片,粵語發音,1·4G DVD, 私訊免費提供
[2],祖師爺王延年推手的影片

[3], A. G. Laframboise, Y. M. Carrol, Pranayama:A Path to Healing and Freedom, CreateSpace,2015
[4],J.H. Lasater, yogaboby: Anayomy,Kinesiology and Asana, Rodmell Press, 2009
我瑜珈老師Swami Ashwini Prajnaa(三)
增加身體柔軟度的瑜珈,特別合適中老年人
我曾經問過老師,您教的瑜珈和市面上的瑜珈有何不同,他的回答是我們瑜珈注重身體柔軟度的鍛練。
此派瑜珈動作簡單易學,練習開始和結束都是胯骨、丹田的的鍛練,可見此門派的瑜珈特別重視胯骨、丹田部分的鍛練,這正是瑜珈第一至第三輪的啓動,很少見到其他門派的動功,有起始、結束都是胯骨、田丹的鍛練。道家的任督通,密宗的中脈通,瑜珈的七輪脈通,無一沒有是依賴胯骨、丹田(第一~三氣輪)的能量。丹田的柔軟度(能量)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上年齡的人,特別是生育過的婦女,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特別多,丹田部位虛弱,胯關節阻塞不通是其主因。
此印度教jainism教派約有二千五百年左右,其瑜珈應有數百年或千年的歷史,合適一般大眾練習,與坊間強調困難度的瑜珈大大不同,較著重於身體柔軟度的訓練,要求姿式的強度和呼吸的強度,都應循循漸近。特別是呼吸,一有不適則立刻停止,不要勉強。
此影片是2016年,老師在美國印度人社區教中老年人練習瑜珈,故大部分講印度話,老師解釋的要領大部分無法掌握。若有疑問,請多發問。
整體瑜珈動作次序:
歌頌,嗡3~7聲,收心
一,開始坐姿5個開胯的動作,
二,抬双腳,雙腳在空中開合、交叉
三,一連串大腿的動作,
四,坐式按摩頭部,下、中、丹田呼吸
五,起立,雙手疊掌上伸,側伸,單手側伸
六,桌式,勇士一式的腿;雙腿側開,左右壓
七,轉脊椎四式
八,躺姿,雙腿静止平抬,
九,單邊手腳同時提,雙邊手腳同提
十,單抱腳曲身,雙抱脚曲身,雙手脚踩腳踏車
十一,單腳大圈正反転;十字双手,曲腿,和身體反向左右扭轉
十二,攤屍
嗡3~7聲,悶著笑,開口笑。
一~四式都是胯骨,田丹的動作,五~七式是上半身和腿力的動作,八~十一式又是胯骨、田丹的動作。可見此門派的瑜珈特別重視胯骨、丹田部分的鍛練,是瑜珈第一至第三輪的啓動。最後趟下部份(八~十式),老師坐著,看學員動作,沒有老師的動作,鏡頭斷續拍攝學員的動作,比較不連貫。若有疑問,請多發問。
2018年3月14日,日本成田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