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7, 2018

氣功、瑜珈、太極拳與脊椎的関係
健康的身體依賴脊椎的放鬆、微向上
人是站立的哺乳類動物,其脊椎受地心引力的壓迫較大,又脊椎是人體能量的傳輸管道,因此平常脊椎的姿勢影響身體健康甚鉅,所以許多的養生功法特別注重脊椎的練習,而這些不同功法中有何相似之處呢? 本文以圖形和影片來解釋各種功法與脊椎、人體健康的関係。
脊椎鬆直往上拉直的要領如下:
@@無極氣功站椿:三點一直線(雙湧泉穴連線中點,會隂,百會),微收小腹,上半身往上,收下額,圖C示範[1]:澳門無極椿何啓新會長,站椿時,脊椎向上挺直鬆開。
@@太極拳:虛靈頂勁,沈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胯,尾閭中正(收尾閭),影片示範[2]:師祖爺王廷年,推手過程中,保持脊椎中正。任何時刻,放鬆直上的姿式。
@@瑜珈:山式,耳、尾閭、雙腳掌連線的中心,圖D示範[3]:美國最大瑜珈培訓中心Kripula Center的主任Yoganand Michael Carroll,在其呼吸與療癒著作的坐姿,放鬆向上挺直。
為什麼脊椎要有放鬆,微往上的的力量?
圖A三個紅色圓圈代表人體脊椎曲度最大的部位,而彎腰、駝背則是健康的兩大致命傷,剛好就是這三個脊椎部位受到不良的擠壓,駝背者一般影響心、肺、腦等血液循環,無論年輕人或老年人駝背,心肺功能一定不好,且常有肩頸部的毛病,而彎腰者影響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消化不良、腰痛則是常見的現象。圖B的上兩段脊椎是正常的,下兩段脊椎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原因是平曰的脊椎姿勢不正確,脊椎間的間盤水份流失,可能造成脊椎內的神經受到壓迫,而引各種的病症。依據美國舊金山醫學院的物理治癒師、另類療法博士、瑜珈大師,Judith Lasater,在她的着作中[4],提出防止間盤水份流失的方法是讓脊椎往各方向的延展拉伸,而一般人醒的時候,是坐著和站的時間,一天約有三分之二,因此平時將脊椎保持鬆䊶微往上,將間盤往上延展拉伸則是最佳防止間盤水份流失的方法,也是就是保持您的脊椎有彈性的方法。
常常有養生功法的老師提到,練功要生活化,其用意就是將練習時的正確姿勢,能維持在站、坐、臥等曰常生活中,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而不是只有在練中的一、二個小時保持正確姿勢,盼大家自勉之。
還有能量的另類療癒法,常常強調療癒師要用能量去導引病患的氣,或打通病患的阻塞,卻常忽略了療癒師幫他人療癒時的自身姿勢,正確與否,應與引導能量達到最佳的效果息息相関的。


參考文獻
[1],澳門太極無極氣功養生協會影片,粵語發音,1·4G DVD, 私訊免費提供
[2],祖師爺王延年推手的影片

[3], A. G. Laframboise, Y. M. Carrol, Pranayama:A Path to Healing and Freedom, CreateSpace,2015
[4],J.H. Lasater, yogaboby: Anayomy,Kinesiology and Asana, Rodmell Press, 2009
我瑜珈老師Swami Ashwini Prajnaa(三)
增加身體柔軟度的瑜珈,特別合適中老年人
我曾經問過老師,您教的瑜珈和市面上的瑜珈有何不同,他的回答是我們瑜珈注重身體柔軟度的鍛練。
此派瑜珈動作簡單易學,練習開始和結束都是胯骨、丹田的的鍛練,可見此門派的瑜珈特別重視胯骨、丹田部分的鍛練,這正是瑜珈第一至第三輪的啓動,很少見到其他門派的動功,有起始、結束都是胯骨、田丹的鍛練。道家的任督通,密宗的中脈通,瑜珈的七輪脈通,無一沒有是依賴胯骨、丹田(第一~三氣輪)的能量。丹田的柔軟度(能量)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上年齡的人,特別是生育過的婦女,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特別多,丹田部位虛弱,胯關節阻塞不通是其主因。
此印度教jainism教派約有二千五百年左右,其瑜珈應有數百年或千年的歷史,合適一般大眾練習,與坊間強調困難度的瑜珈大大不同,較著重於身體柔軟度的訓練,要求姿式的強度和呼吸的強度,都應循循漸近。特別是呼吸,一有不適則立刻停止,不要勉強。
此影片是2016年,老師在美國印度人社區教中老年人練習瑜珈,故大部分講印度話,老師解釋的要領大部分無法掌握。若有疑問,請多發問。
整體瑜珈動作次序:
歌頌,嗡3~7聲,收心
一,開始坐姿5個開胯的動作,
二,抬双腳,雙腳在空中開合、交叉
三,一連串大腿的動作,
四,坐式按摩頭部,下、中、丹田呼吸
五,起立,雙手疊掌上伸,側伸,單手側伸
六,桌式,勇士一式的腿;雙腿側開,左右壓
七,轉脊椎四式
八,躺姿,雙腿静止平抬,
九,單邊手腳同時提,雙邊手腳同提
十,單抱腳曲身,雙抱脚曲身,雙手脚踩腳踏車
十一,單腳大圈正反転;十字双手,曲腿,和身體反向左右扭轉
十二,攤屍
嗡3~7聲,悶著笑,開口笑。
一~四式都是胯骨,田丹的動作,五~七式是上半身和腿力的動作,八~十一式又是胯骨、田丹的動作。可見此門派的瑜珈特別重視胯骨、丹田部分的鍛練,是瑜珈第一至第三輪的啓動。最後趟下部份(八~十式),老師坐著,看學員動作,沒有老師的動作,鏡頭斷續拍攝學員的動作,比較不連貫。若有疑問,請多發問。
2018年3月14日,日本成田機場
我瑜珈老師Swami Ashwini Prajna(二)
入世的“無”的境界
道、釋、瑜珈等修行,均有陰陽,動靜,最終目標朝”無“的境界走。一般人從外形(動)練起,然後朝內(靜)修行,因人而異,亦有合適一開始就從靜。而”無”又有出世的無和入世的無,視個人因緣而定,不用強求。
印度僧人老師的門派是印度教的Jainism,在台灣稱為耆那教,他們有三項教義:
@@非暴力,non-violent,印度國父甘地受其影響甚深
@@多元性真理,many sided reality,對於真理,一般言語有難詮釋清楚,因真理有多元性,從耆那教亦遵重其他宗教可知。
@@不依附,detach,包括對金錢、情、人物、居所
針對不依附這點,來討論印度瑜珈老師的平曰行動
@@不依附金錢,在印度廟寺或社區教瑜珈、和幫印度移民解決問題,收費隨喜
@@不依附居所,每一、二週,隨著印度社會的要求,遷移住所,所住的地方都是很簡樸一、二星級的旅舘
@@不依附人,對於他家人只有遠端精神上的支持
現代的人,要作到上述三者的其中之一,都很困難,更何況是三者都不依附。他這樣的行為是就是入世的“無”。

我瑜珈老師簡介 Swami Ashwini Prajnaa
目前約五十歲,14歳入印度教Jain派的學校。畢業後,他在印度傳教時,赤腳走路數千公里;訪問過三十幾個國家包括台灣;教瑜珈完全免費,沒有傳教的意味。目前在全美國雲遊,教瑜珈和幫印度人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飲食住宿簡樸,几乎每週換一個城市,這種入世的修行,比在優美固定道場的修行,困難的多,值得尊敬。
圖片2是他橫膈膜向上向內吊的一種閉氣呼吸方法。腹部若能練到這種程度,大概胃腸消化的毛病也都沒有了。